除雾器
发布时间:2019-05-28
除雾器用于收集和去除吸收器排出脱硫烟气中携带浆料颗粒及液滴并将它们送回洗涤池,以保护GGH、风机和其它下游设备不会受到结垢、堵塞和最小固体和液体的排放。 我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实际使用经验进行设计、生产的KME型除雾器。产品具有卓越的气液分离性能、连续运行时间长、结构合理、性能可靠,运行及维护费用低。能替代进口产品,广泛应用于烟气脱硫系统。
除雾器形式
除雾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平板式,屋脊式,管式+屋脊式,管束式除雾器,垂直式除雾器。
平 板 式 | 屋 脊 式 |
管式+屋脊式 | 垂 直 式 |
管束式 | 不锈钢除雾器 |
我公司研发的高效除雾器
1、通过合理的计算、设计,从而保证高除雾器效率,低压降。
2、管式除雾器布置在一级模块下部,能够均布烟气流场,去除大颗粒浆液滴。
3、叶片的厚度设计充分考虑叶片的强度要求,设置成3㎜厚,耐高压冲洗和非正常工况检修。
4、叶片表面平整、光滑,一级模块叶片内部没有设置物理倒钩,而是设计形成“流体钩状”结构,易于冲洗,叶片表面不易结垢,除雾效率高;二级模块叶片内部设置物理倒钩,能够去除极细小的浆液颗粒,保证除雾器效率;三级模块叶片内部设置多个物理倒钩,能够去除二级除雾器不能去除的细微浆液颗粒,保证除雾器效率。
5、叶片间距设置合理,不易堵塞;一级间距30mm叶片,二级间距25mm带钩叶片,三级间距23mm带钩高效叶片。
6、喷嘴的优化设计——型腔流线设计,型腔腔体较大,冲洗水喷射效果好,并有效预防喷嘴的堵塞。
7、化学、物理性能优良,防腐性能强。
8、三级屋脊式+一级管式型式的除雾器能够让除雾器出口烟气携带的液滴含量低于20mg/Nm3(干基),能够满足主流环保公司和电厂的要求。
高效除雾器结构示意图
设计原理:
除雾器的设计原理主要是依据加速度、离心力、地心引力等原理
设计内容:
1.压力降计算、设计
2.除雾效率计算、设计
3.模块布置计算、设计
4.冲洗系统管路、喷嘴计算、设计
5.除雾器支撑结构计算、设计
6.冲洗水量、逻辑次序计算、设计
主要组成:
主要由除雾器模块、冲洗水管、喷嘴、支撑件、连接件等组成。除雾器模块采用高强度,具有优良耐腐蚀的高分子材料制造。
主要参数:
1.除雾性能
除雾性能可用除雾效率来表示。除雾效率是考核除雾器性能的关键指标。影响除雾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烟气流速、通过除雾器断面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叶片结构、叶片之间的距离及除雾器布置形式等。对于脱硫工程,目前用于衡量除雾性能参数主要是除雾后烟气中的雾滴含量。一般要求,通过除雾器后一个冲洗周期内雾滴含量的平均值小于75mg/Nm3。烟气为标准干基烟气,其取样距离为离除雾器距离1-2m的范围内。
2.压力降
压力降是指烟气通过除雾器通道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系统压力降越大,能耗就越高。除雾系统压力降的大小主要与烟气流速、叶片结构、叶片间距及烟气带水负荷等因素有关。当除雾器叶片上结垢严重时系统压力降会明显提高,所以通过监测压力降的变化有助把握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湿法脱硫系统除雾器的压力降一般要求小于200Pa。
3.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
除雾器利用液滴的惯性力进行分离,在一定的气流流速下,粒径大的液滴惯性力大,易于分离,当液滴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除雾器对液滴失去了分离能力。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是指除雾器在一定气流流速下能被完全分离的最小液滴粒径。除雾器临界分离粒径越小,表示除雾器除雾能力越强。除雾器临界粒径一般为15-30μm。
4.除雾器临界烟气流速
在一定烟气流速范围内,除雾器对液滴分离能力随烟气流速增大而提高,但当烟气流速超过一定流速后除雾能力下降,这一临界烟气流速称为除雾器临界烟气流速。临界点的出现,是由于产生了雾沫的二次夹带所致,分离下来的雾沫,再次被气流带走。因此,为达到一定的除雾效果,必须将流速控制在合适的范围:最高速度不能超过临界烟气流速,最低速度要确保能达到所要求的最低除雾效率。
主要产品:
我公司可根据用户工艺要求提供各种规格的平板式、屋脊式、垂直式除雾器,其安装位置如下示意图:
主要特点:
使用软件计算得出叶片角度和间距,保证除雾效率和压力降之间的平衡。
叶片使用高强度改性聚丙烯材料,能耐高压冲洗和各种运行工况。
叶片表面平整、光滑,易于冲洗,叶片表面不易结垢,除雾效率高。
除雾器模块化设计,模块由特制卡条固定,施工简单,易于检修及维护。
喷嘴的优化设计——型腔流线设计,型腔腔体较大,冲洗水喷射效果好,并有效预防喷嘴的堵塞。
化学、物理性能优良,防腐性能强 。
性能参数表:
除雾器实景
性能参数表:
序号 | 物理特性 | 单位 | 数值 |
1 | 密度 | g/cm3 | 0.90-0.91 |
2 | 屈服强度23℃ | N/mm2 | 31 |
3 | 弹性模量23℃ | N/mm2 | 1250 |
4 | 耐冲击强度23℃ | KJ/mm2 | 85 |
5 | 压痕硬度358N/30s | MPa | 58 |
6 | 负荷变形温度 | ℃ | 95 |
7 | 热膨胀系数 | mm/mk | 0.18 |
8 | 热传导率23℃ | W/mk | 0.23 |
9 | 吸水率23℃/24h | % | 0.1 |